- 信息介紹
-
三彩爐,唐代
口徑12.0cm,高12.0cm,腰圍53.0cm,722g
唇外卷,短頸豐肩、鼓腹,鍋形底,底部塑貼三獸足。爐內(nèi)壁露胎,外壁口、頸處施褐釉,其余部分藍(lán)、黃、白等釉相間,形成暈染效果,顏色艷麗,造型雅致,充分體現(xiàn)了唐三彩釉色的絢麗風(fēng)格。
唐三彩,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,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,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,釉彩有黃、綠、白、褐、藍(lán)、黑等色彩,而以黃、綠、白三色為主,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種或兩種,人們統(tǒng)稱為"唐三彩" 。因唐三彩最早、最多出土于洛陽,亦有"洛陽唐三彩"之稱。唐三彩在唐代時期作為隨葬品使用,用于殉葬。
- 覺得產(chǎn)品介紹不夠清楚?歡迎你提問,第一時間解答您的疑惑 點此留言